我國患抑郁癥人數超過9500萬,發病有年輕化的趨勢
據北京商報消息,近日,因歌手李玟的離世,抑郁癥這一疾病再次走進大眾視線。據世衛組織估算,全球共約3.5億名抑郁癥患者。據估算,我國抑郁癥患者人數超過9500萬人。在一年內被診斷為抑郁障礙的患者中,僅有9.5%曾接受過衛生服務機構的治療。為此,我國在對抑郁癥防治、診治等方面已采取多元化的應對措施。抑郁癥可防可治,業內人士呼吁理解、尊重、陪伴抑郁癥患者。
超9500萬人抑郁
7月6日,李玟丈夫Bruce與李玟兩位姐姐一同發出訃告:“我們謹以萬分悲痛和不舍的心情通告:經過與抑郁癥的長期斗爭,李玟CoCo于2023年7月5日離世,享年48歲。”
一代天后就此隕落,其背后的抑郁癥也引起了大眾的警惕。什么樣的情況算抑郁癥?中國科學院院士、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在國家衛健委2022年舉辦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指出,“抑郁癥是有明顯的心情不好,要持續一段時間才算是抑郁癥,如果今天因為工作、生活、家庭或者各種各樣的事情不順心,但很快就過去了,這個不需要治療,過去就過去了,就是一個抑郁的狀態。但持續時間長了,影響我們的工作生活休息,可能就是抑郁癥,需要治療”。
據世衛組織估算,全球共約3.5億名抑郁癥患者,近十年來患者增速約18%,每年大約有100萬人因為抑郁癥自殺。在我國抑郁癥的數量也不樂觀。《2022年國民抑郁癥藍皮書》數據顯示,目前我國患抑郁癥人數超過9500萬,這意味著每14個人中就有1個抑郁癥患者。北京商報記者在新浪微博檢索發現,#抑郁癥#話題閱讀量達13.9億。
關于抑郁癥的成因,陸林表示,近年來抑郁癥的患病率有一定上升的趨勢,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,首先是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,社會工作節奏的加快,還有一些災難性事件的發生,比如疫情、地質災害等,這些不確定性都會給大家的情緒帶來影響,也會增加抑郁癥的患病率。其次主要是國家、老百姓對抑郁癥的認識提高。
“過去我們可能覺得抑郁癥不是個病,或者對它不了解、不治療,甚至當其他的病治,很多人可能覺得身上不舒服,當成一些胃病、心臟病、頭疼病治,其實很多可能是抑郁癥。我們普通百姓對這方面的認識增加了,感覺到抑郁癥的患病率增加了。其實我們國家的患病率跟發達國家比還是要低一點。”陸林說。
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黃悅勤教授表示,在一年內被診斷為抑郁障礙的患者中,僅有9.5%曾接受過衛生服務機構的治療。即使到精神衛生專業機構就診的抑郁障礙患者中,也僅有7.1%得到了充分治療。
80%縣(市、區)已開設門診
在這么大人群基數的背景下,國家對治療抑郁癥也很關注。健康中國行動提出目標,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養水平預期提升到20%和30%;焦慮障礙患病率、抑郁癥患病率上升趨勢減緩。
而早在2020年,國家衛健委便印發《探索抑郁癥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》,明確試點地區到2022年的工作目標,包括公眾對抑郁癥防治知識知曉率達80%,抑郁癥就診率提升50%、治療率提高30%,非精神??漆t院醫師對抑郁癥識別率提升50%等。同時,國家利用中央財政重大公共衛生的項目資金,在一些地市開展試點工作,組織專家制定了《常見精神障礙防治和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進項目實施方案》,讓每個學校、每個大學、每個企業或者每個政府部門都來關注抑郁癥問題,從兒童、青少年抓起。
在抑郁癥如何治療上,南京鼓樓醫院互聯網心理科主任醫師曹秋云表示,抑郁癥本身是一種心理疾病,過去稱為精神疾病,患者可以去精神病醫院里的精神科或者心理科診治。在綜合性醫院里,醫學心理科、臨床心理科、精神科、精神心理科和心身科等這些科室都可以治療抑郁癥。
根據衛健委官網關于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第3307號(醫療體育類249號)提案答復的函,目前全國約80%的縣(市、區)至少有1家精神專科醫院或在綜合醫院開設精神(心理)科門診。
抑郁癥有年輕化趨勢
在如何防治抑郁癥上,避免“病恥感”是業內提及最多的一個詞。
健康管理師、心理咨詢師盧步云向北京商報記者分析稱,近年來抑郁癥有年輕化甚至是低齡化的趨勢,這是一個很不好的信號。很多人都曾有抑郁的經歷,但這與抑郁癥是有本質區別的,前者是狀態而后者是疾病。更多的應在產生抑郁的狀態時就從旁干預,阻止其演變成抑郁癥的質變。但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,國人忌諱談心理問題,羞于露短怕丟面子。當發現自己有抑郁癥狀時,應主動向信任的人或心理援助組織求助。積極尋求治療,才能使病癥徹底根治。
就當下公立醫院開設抑郁癥科室的整體情況,盧步云認為,其覆蓋范圍、相關配置和人手還明顯不夠,“雖然有不少盈利性質的心理咨詢單位在營,但心理咨詢個案需要有一個長期性的過程,并非馬上藥到病除。在這種個案產生的速度>培養成熟心理輔導人員的情況下,從政府層面到醫療機構,到企業、學校和基層服務機構,再整合心理咨詢機構,需要形成一系列的心理關懷機制和服務,這對緩解心理抑郁的影響很有必要。同時也倡導個人可尋求興趣愛好寄托,多參加社交或運動轉移注意力,或多作公益愛人及己,對釋放抑郁抒發內心有明顯的幫助”。
在醫院之外,海南博鰲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鄧之東指出,一方面國家應加強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的建設,建立社會支持和心理咨詢渠道;另一方面,單位和個人也需要創建積極健康的生活、工作環境,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,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,避免過度壓力和焦慮,及時面對和處理個人的負面情緒。
相關推薦
2024-09-18
2024-05-22
2023-10-30
2023-09-10